顯示具有 photo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photo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Bye Bye 內湖德安百貨

去年內湖德安百貨那塊土地被元大集團收購後,一直傳出有要改建為內湖第一豪宅的消息,不過隨著台灣房市的崩盤,也讓這個消息逐漸消失,想不到在前幾天的新聞上又看見了「經營艱辛 德安百貨走入歷史」的新聞,相信對很多曾經在內湖居住過的人來說都會有點不捨,這個看盡內湖成長的百貨公司竟然要在捷運通車的前夕正式與內湖說再見,儘管接下來仍然是百貨公司,不過改由元大經營的日湖百貨,在我心中代表的意義卻已經完全不同,德安兩個字早就深植在我的生活中,儘管之後從內湖消失了,我相信仍然會如同當初的環亞百貨一樣,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久久無法散去.

依稀還記得當初那塊大土地上原本佇立的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吃的麥當勞,小學還曾經去那獨棟兩層樓的麥當勞參加他們舉辦的參觀活動,看了如何製作香噴噴又美味的漢堡薯條,以及觀賞著其它小朋友與麥幫勞叔叔及漢堡神偷共度的慶生會,當時的小學生應該都跟我一樣好希望可以過一次這種生日,我超喜歡漢堡神偷的,不過沒幾年突然發現這家麥當勞就這樣被德安百貨給壓扁了,變成了水泥製作的方型建築,麥當勞只剩下小小的角落,似乎就失去那種感覺,不過此時德安百貨正式入侵了內湖的生活圈,由於內湖交通的不便利,德安很快的變成了我與同學們相約見面以及逛街的地方,現在回想起來,我終於了解為什麼德安這種小型的社區型百貨公司能夠存活,因為我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將那邊內定為與朋友相約最佳地點後,回家的路上經過也會前往逛個兩圈,儘管周年慶不會比SOGO那邊的隆重,也不會有所廣告,不過對於存在該生活圈的我來說卻沒有一次不知道,而且去逛一下也很容易遇到認識的人,或許這也是社區型百貨特有的一種特性吧。

德安帶動了四週的商圈發展,由於前往百貨公司閒晃的人變多了,四週的店家也一間一間陸續出現,而那一小段的成功路除了傳統市場(湖光市場)之外也陸陸續續出現了「必勝客、何嘉仁美語、內湖戲院、溫蒂漢堡、HANDTEN、佐丹奴、NET、好樂迪‧‧‧」,店家越開越多,後來還有內湖醫院也出現在那附近,在當時德安生活圈已經成為全內湖最熱鬧的一個地段,也變成了附近住戶閒暇時打發時間的好所在,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台北市交通越來越方便,大家逐漸擴展了自己的生活圈,逛街的地點開始進入了西門町與東區,內湖商圈的生意似乎每每只能維持平盤的發展,沒有太多的增長,店家也開始進行更替,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淘汰後,剩下的就是目前的景象,大家總是期待著內湖捷運通車之後能否再次的刺激消費,吸引更多的人潮,可惜內湖的捷運蓋的特別的久,而且高架的設計也讓天空消失了一大半,每每騎車經過那一段路都覺得好暗阿,整個感覺就是很昏暗很壅擠,不知道這個問題是否有在當初設計的考量之內?

不過等不到哪天了,緊接著等待通車的會是招牌不知道長啥樣子的日湖百貨,希望內湖能再次發展起來,畢竟在我心中還是個標準的內湖人!

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3/29~3/31 花蓮原來離我這麼近


  重新呼吸到花東的空氣,心中竟是如此複雜,空氣中似乎出現了記憶外的氣味,不知道未來的花蓮改變會有多大,我記憶中的花蓮又會存在多久?

  高二那年我第一次前往花蓮旅行,只記得空氣清新,風景優美,與西部的鄉村感覺就是不同,覺得花蓮多了一股神祕的氣息,時間似乎停止了轉動,在我腦中一直都記得幾個小笨蛋走在立霧溪上,以為一直朔溪而上就會走到神秘谷,走了多久我忘了,沒人帶路根本到不了,幸好及時回頭,不然還真不知道會走到哪邊,最近又拿起泛黃的照片回味了一下,感覺真是有趣,雖然大家現在因為移民以及工作的關係比較少聚在一起,但是我與花蓮的記憶中永遠少不了這一段驚奇之旅。

  時間持續流動,想不到不知不覺我在這邊待了四年,這段時間我看見了用力呼吸的花蓮市,努力呼吸西部空氣的花蓮市,中央山脈似乎逐漸無法阻隔兩邊的交流,在地方極力發展下,漸漸的越來越多觀光區的開發,連鎖企業也漸漸進入花蓮市,連志學村這種小村落也因為東華大學的學生數增加而開始進駐了便利商店以及越來越多的小吃店,農田逐漸消失,蓋起來一間又一間以農舍為名的學生宿舍,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耕作區似乎愈來越少了,整體的感覺似乎有點走樣,越來越商業化,或許未來的學生也無法像我一樣遇到親切的瓜農以及會請我吃早餐的老農民,他們生存空間逐漸萎縮,外來客經營的店家越來越多,鄉下的純樸氣息也越來越淡,我好怕哪天我回到這邊看到了一個我不認識的花蓮,呼吸到不屬於我記憶中的空氣。

  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地區發展總是會有其衝突的一面,如何發展觀光並且要兼顧到原居住之居民的生活不會受到外來客的擠壓而有所萎縮,這應該是目前地方政府在進行規劃時除了眾所皆知的生態與地理環境的保護外應該要去注意的部分,我總覺得飛漲的物價似乎與花蓮目前的體質不是那麼的搭,遊客的消費能力並不代表當地原居住居民的消費能力,這種發展方式令我感到些許的擔憂與害怕。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和平島聽海

已經多久沒有自己一個人去海邊聽海浪聲,記得上一次是在大四的某一天早上太早起,加上心情不好就自己跑去七星潭散步,到距離海比較近的地方似乎心也會較寬闊....
騎著機車走著熟悉的新台五線,想著待會就可以看到海的愉悅,欣賞著沿路的告示牌終於到了和平島,已經忘記上次到底是哪時候來到這邊,看著一大片的海蝕景觀,走到岩石上看著海平面聽著海浪聲,心情真的輕鬆許多,這麼好的地方當然也是一堆情侶到處放閃光,不過我覺得我已經免疫了,舉起我的相機,拍出我的心情故事.....

總是希望走到盡頭時能有一線曙光帶來希望


或許道歉與大笑的動作都類似,不過結果卻是不盡相同


我能舉起相機重新幫你照相


或是開始孤單的一個人走...

2007年7月28日 星期六

三峽-熊空-雲森瀑布


  20070721這天跟著隆哥以及兩位不認識的姐姐來到了熊空!! 老實說這是我第一次聽見這個地名,以前我都只知道有貓空,想不到還有一個熊空,聽隆哥說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一個叫做雲森瀑布的地方,屬於散步等級的消暑地區。廢話不多說,熊空到底要怎樣走?下三峽交流道後朝三峽市區前進,一路注意朝「滿月圓遊樂區」的方向前進,看到大阪根的牌子代表你走的是正確的方向,進入山路之後沿著公車路線走就會來到熊空候車亭,此時來過這邊數次的隆哥馬上提醒我們說上次他們停在這邊,走了好遠的路才到步道的入口,然後發現大家都是開車進去的,真是太悲慘了,所以這次決定要開車進去...


  果然,我們又開了10幾分鐘才到入口處,大熱天走在滿是樹蔭以及流水聲並且由樹葉舖成的小徑上,真的讓我有一種非常非常舒服的感覺,宛如再做一場舒服的大自然SPA,沿途好多蝴蝶以及豆娘,可惜我體力實在不好,簡單的步道也走的我有點喘,結果手變的超不穩,拍壞了好多好多照片,真希望再找個好天氣來這邊把照片補回來 ><....

  沿途走來看到許多老夫婦一起來這邊爬山,看著他們高興的模樣,就看的出來這條步道是多麼受到喜愛,大約走了50分鐘,渡過兩條小小小溪流以及一個小小溪流+獨木(有繩子拉),最後再來一顆大石頭(又要拉繩子從旁邊踩過去),基本上注意一點都很安全,只是走石頭時有點高,要克服一些心理障礙,手腳並用萬能阿!!!走過這些地方映入眼簾的就是目的地「雲森瀑布」

  這個瀑布下面非常的涼爽,很多人躺在石頭上睡午覺,還看到有人帶著吊床來這邊吊在那邊晃來晃去,邊晃邊打呼,感覺超級舒服的,我們馬上拿出本日野餐食物-三峽金牛角+白開水,當場吃了起來,大熱天踩在透心涼的溪水中,看著眼前美麗的瀑布真的是人生一大享受,難怪這麼多人願意花這麼多時間來到這裡睡覺,果然都是會享受的人。

  有機會大家一定要來這邊走走,保證值回票價!!!

豆娘-蜻蜓的親戚喔
蜻蜓與豆娘的差別,我們從眼睛構造及停棲姿態很容易便分得出來:蜻蜓的兩個複眼併在一起,而豆娘的眼睛分開兩邊成啞鈴狀:蜻蜓停棲時雙翅平展,豆娘則四片豎立合起;蜻蜓飛翔時四片翅膀各自拍動,豆娘則左右兩兩拍動


更多照片歡迎來此觀看
20070721三峽雲森瀑布


比較專業的報導-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71)三峽.雲森瀑布

2007年7月7日 星期六

信義計畫區的夜

今天經過信義計畫區,站在新光三越的天橋上,看著大馬路,突然覺得這個風景好孤寂也好美,離去的車輛就像是這個忙碌的城市,越來越陌生的感覺,嘗試看看忙碌時也要停下腳步看看身邊是否有遺忘的人、事、物。

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漫步九份山城


九份,也叫做「九分」,清朝初年時此處僅有九戶人家居住,每當外出前往市集採買都是九份,漸漸的「九份」就成了此村落的地名。

西元1890年劉銘傳修建鐵路時代,有工人在現今七堵路段大華僑下發現砂金,於是開始有人來此開採黃金,也開啟了掏金客的黃金夢,黃金與煤礦在日據時代的大量開採讓九份繁榮一時,小小的山城頓時擠進了大量的人潮,此熱潮持續至台灣光復開始衰退,至1971年正式結束開採。

停止開採的九份開始了一段漫長的落寞時期,直到侯孝賢的「悲情城市」,透過這部大作又讓大家看到了九份,曾經繁華的九份遺留下了許多沿著山壁的建築,雖然居民都漸漸外移,不過此山城的景象卻移不走也跑不掉,也逐漸開啟了觀光價值。
斗大的悲情城市招牌


這已經不知道是我第幾次來到九份,每次來到這邊就發現又變的更加熱鬧,記得我第一次來到這裡是國中的時候,當時的九份街頭都是空蕩蕩,有的只有幾家賣草仔粿的店面還有一些柑仔店跟九份國小前的阿柑姨芋圓,現在的木屐、紅槽肉圓、香腸、烤魷魚以及其他的外來商品根本來影子都沒有,當時的九份老街也看不到民宿的影子,我喜歡那時候的九份,在那裡讓我覺得我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能很放鬆我的身心,我並不排斥九份發展觀光,不過我總覺得少了點特色,特色可以被塑造,就好像深坑的豆腐有燒焦味而出名,不過在九份我看不到這些特色,山城中充斥著許多外來攤販,讓我覺得有點像是山城中的夜市,跟著台北的流行在跑動,這些是否就是外來觀光客想要的,還是其實他們只想欣賞過往山城的感覺,以及尋找悲情城市帶給他們的感動,抑或到北部第一家戲院「昇平戲院」來回憶繁華的九份。在發展觀光時真的很希望能多思考如何讓大家更能了解歷史,上次葉老師說的一句話讓我非常有感覺「了解才會有感情」,認識的越多記憶越深刻.....

昇平戲院入口


前往美食之路


隱藏在住宅區內的店家,不知何時會消失


更多的照片:
20070618九份山城

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

好久不見的動物園

各位還記得嗎?已經有多久沒踏入台北市立動物園了,那裡不僅是小朋友的天堂也看到不少情侶甜蜜的欣賞動物,我最少已經三年多沒來這了,最後的回憶竟然是sleeping遊動物園,真是慘、慘、慘!!!

無聊的端午連假,跟朝清趁看金曲演唱會前的兩個小時,來到了動物園,原來朝清對動物園超級有研究,不愧是在政大唸書的學生,整個感覺好像跟動物園導覽園逛動物園一樣。

可能真的太久沒來動物園了,這裡的一切都讓我覺的好新鮮,不過因為時間的關係,只逛了亞州動物區,還有熱帶雨林區,下次找個週末專程來這邊幫動物拍照留念好了,難得台北有個這麼大的公園可以讓我們很悠閒的散步。

一進入口就看到的麻雀? 毛色真美


忘記名子的猴子


大嘴鳥



更多更多的照片
20070617動物

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家族聚餐-白甘蔗涮涮鍋

感覺一直以來我們家人聚會好像都很少在拍照,最近阿公出院,堂姐找了大家一起到阿公家附近的白甘蔗涮涮鍋,雖然還是沒全員到齊很可惜,不過我以後會好好利用相機來紀錄每一次的回憶。
年紀越大對於親朋好友之間的稱呼似忽會慢慢遺忘,感快找張表來回憶一下親朋好友稱呼表

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

台北大稻埕 老街文化拜訪攝影巡禮


最近Wiston邀我參加老街巡禮的活動,讓我們更貼近居住的台北城,多注意依些台北過去的歷史以及我們一起創造中的台北記憶。
集合地點在台北建成圓環,領隊兼解說的葉倫會老師早早就到那邊了,不過我是第一次參加這活動,完全沒看過老師,也沒認出來,不過下次我一定會過去說聲老師好....
九點一到,幾乎大家都來了,很難得跟這麼多陌生人一起出來參加活動,有情侶也有攜家帶眷的夫婦,大家都一起來認識大稻埕的歷史,讓下一代能了解自己要傳承及維持的台北文化。
我不會忘記老師說的台北有五個城門七個圓環,而建成圓環原本僅是幾棵榕樹,因為很多人在此乘涼而成為市集,最後形成大家口中的圓環,雖然目前已經沒落,不過我不會忘。
集合地點聽老師講解

沒落的台北建成圓環

從寧夏街出發,老師提醒著台北的水溝蓋上面都有不同的紋路,這些都會成為台北的歷史之一,仔細一看!的確沿路的水孔蓋真的都不同,代表著不同單位不同時期的呈現,其實我身旁的一些小東西在未來或許會消失,不過只要有人記錄著,他就會成為有軌跡的歷史,讓我們所見的都繼續延續下去...
各式各樣水溝蓋

很快的我們來到了「陳家祠堂」,平常應該是不能進來的,不過今天的活動卻讓我們進入參觀這間台灣的老祠堂,裡面的匾額上面還有日據時代台灣總督伯爵佐久間左馬太寫的匾額,以及于右任先生所提的義們永昌匾額,我不敢說僅此處能看到,不過這裡的保存卻是非常完好,雖然我照片沒拍好,希望今天有參加活動的朋友能將這些畫面保存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幾張陳家宗祠的相片


緊接著我們繼續前進,中途老師稍作介紹了天主教道明會在台創辦的第一所教會女子學校「靜修女中」,說真的,如果不是今天我根本不知道靜修女中有這個歷史意義在,走著我們經過了大同分局,這個曾經在日據時代拘禁過蔣渭水的警局,依然佇立在街頭,此刻由我將它的影像留下。我們在此附近欣賞著沿途不同時代的建築,曾經是淡水河沿岸最大的商埠,沿岸古蹟不少,不知還能留存多久?




終於到了霞海城隍廟,在老師說著城隍的由來,城隍一說是水鬼,但聊齋誌異中亦有考城隍一段故事,考城隍中的公文「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很發人省思,其實秉持著盡己之力,行可行之事即可,此處也充斥著來拜月老的人們,因為拜月老的人眾多,此處幾乎天天發爐,這邊拜拜的人實在太多了,我也就沒多拍
滿滿的金紙

拜拜的香爐

很快我們進入了永樂市場,現在台灣超級市場及大賣場林立,已經嚴重影響到傳統市場的存在,傳統市場給人的印象可能較為髒亂,但是卻有著豐富及意想不到的產品,進入市場看著豬肉攤老闆努力的切著豬肉,火鍋料老闆努力的準備著開市的東西,以及存在我記憶中的現做潤餅皮,還有請大家吃油飯的林合發油飯老闆,這邊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潤餅皮製作器

專心做著潤餅皮的老闆-更多的連續動作可以看相簿喔

最後我們來到了今天的終點站-王有記茶行,王老闆跟我們簡單的介紹了茶葉的製程以及依些製茶的工具,介紹完畢還帶我們進去內室看著放茶的籃子以及一些已經沒在使用的過往回憶,還有當初在台灣的故事來這邊拍攝所留下來的仿古茶箱。
王有記茶行

裝茶葉的籃子


今天非常愉快,我了解到更多我每天生活城市的故事,我相信這段故事還會持續下去,因為我們除了是記錄者,也可以是見證及創造者。
時間持續在流動,歷史也繼續在進行...

更多的相片歡迎到此參觀:
20070603大稻埕老街巡禮

2007年6月2日 星期六

慢行汐平公路-平溪菁桐之旅


整理著最近混亂的心情,拎著相機,踏上機車朝著汐平公路出發,希望沿路優美的風景能釋放我被糾結的心。
從汐止出發沿著新台五路前進,到台五路上第二個加油站之後就可以走旁邊的小路轉接到汐平公路,延著汐平路前進經過數個髮夾彎之後就會到達平溪了,下面就是其中一個髮夾彎,拍的真沒感覺。

一個人騎著機車,沒有朋友的陪伴,我一邊欣賞著沿途的風景,一邊與自己對話,工作上的無奈以及心中放不下的羈絆,工作的事情很簡單,吐吐苦水,笑笑就過去了,累一下,事情總是會過去的,不論在工作或是感情方面我都不喜歡勉強別人,但是我會有一些我自己的堅持,希望我的堅持不會影響到他人。
想這想著我就來到了平溪國小,這邊在過去就是平溪鄉公所以及平溪老街,由於平溪國小裡面有生態池塘,在一棵楊柳樹的樹蔭下,有著美麗的生態池以及許多的小生物,下面貼幾張那邊的照片給大家看
     
當然都來到平溪了,一定要拍一下平溪的老郵筒,我第一次到平溪的時候才知道有老郵筒這種東西,實在明瞭為什麼會成為特色???
 
平溪老街街景

天阿,今天天氣實在太熱了,走完了短短的老街已經有種快曬傷的感覺,趕緊到平溪鄉圖書館吹個冷氣,順便補充水分,讓身體釋放一下。
來到菁桐其實已經有點累了,可能天氣太熱,身體能量消耗得太快,不過還是努力去拍了我很想拍的許願棒,還有在菁桐外拍的情侶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帶著你來到這邊漫步,當然希望天氣沒這麼熱。
最後就用菁桐火車站當作結尾吧


更多的照片請看:
20070602汐平公路